积木世界里的“中式浪漫”

中国青年报   |   曹伟 刘洪侠  |  2025-07-05

蒋步庭(右)和妻子陈曦在搭建积木。

  故宫、天坛、钟鼓楼……两年时间、16万块颗粒,积木设计师蒋步庭和妻子陈曦用积木搭出了“北京中轴线”。

  蒋步庭的工作室不大,却仿佛是一个积木的世界。各式各样的积木模型和零件堆满了每一个橱柜、每一处角落。蒋步庭用“积木语言”讲述着他与“北京中轴线”的情缘。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距离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备案,已历时12年。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得知这个消息时,蒋步庭振奋不已。这位从小生长在钟鼓楼附近胡同里的80后,一直在关注着“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我家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处在中轴线向北的延长线上,可以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中轴线’人。”蒋步庭说。

  几年前,蒋步庭常常在想,以自己的工作内容,能为申遗作什么贡献?

  蒋步庭出生于建筑世家,家族中有多位长辈从事建筑工作,积木文创仿佛是刻在他DNA里的事业。妻子陈曦则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两人在建筑领域都有一定造诣。因为志趣相投,他们成为彼此生活中的另一半,也成为事业上的好伙伴。

  “积木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跨越了国界和语言。那为何不通过积木向外传递‘北京中轴线’的宏伟壮丽呢?”2023年4月,蒋步庭和陈曦决定用积木拼出一套“北京中轴线”来。

  两人有想法就开始行动。

蒋步庭在进行积木设计。受访者供图

  这份作品的刻画要以哪个时期的版本为参考?两手空空的他们只能从找资料开始。

  蒋步庭买了很多书籍,内容不仅包含“北京中轴线”建筑的近现代照片,还有许多手绘画作。他们把资料反复对比,几乎是“逐帧分析”。

  找到了测绘图资料,接着就要扫描成CAD格式,对照积木设计软件,再仔细对比细节进行设计。“屋檐的角度、墙与门柱之间的比例关系、檐口是什么样子等,所有细节都力求做到精确还原。”蒋步庭说。

  蒋步庭说,做“还原类”的作品,不仅靠细致,还需要灵感。那些“雕梁画栋”的部分如何用积木零件来表达呢?

  要使积木和古建的形态更匹配,则需要发挥想象——冰激凌形状的积木做角楼的望柱,香蕉形状的积木还原出精巧的飞檐,蒋步庭把积木玩出了花。

  一边是CAD软件、另一边是积木设计软件,蒋步庭的目光在两块屏幕上来回移动,用鼠标抓取零件,在电脑上完成建筑搭建。

  “古建讲究的是形制,每一个结构、造型、空间都经过精确计算。”蒋步庭说,这种精准也被坚定地贯彻到积木的设计与搭建中。

  天坛祈年殿的设计让他印象尤为深刻。“从上往下看,祈年殿是由许多个同心圆组成。圆形是拼积木里最难设计的一部分,因为积木都是方的。”如何用方形积木勾勒出圆形的部分?这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外,祈年殿的设计能够为其他建筑定基调,其大小影响着整套中轴线的比例。

  “在保持圆形接近最圆的情况下,祈年殿最小能做成什么样子?”最后,蒋步庭完成了积木与实物1∶170比例大小的设计。也因为这次调整,他们重新拼搭了配套的中轴线各处建筑。

  在搭建过程中,蒋步庭和陈曦经历了很多次推翻重来。“在祈年殿设计时,最开始我们的想法是从底座逐步往上设计,但到最后发现塔尖与原建筑相比有很大出入,于是我们重新从塔尖开始往下设计,这样平面测绘图和原建筑终于保持一致。”

  30多个建筑物,15个点位组合在一起,积木版的“北京中轴线”,震撼了很多观摩者。但蒋步庭认为,与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比,他的创意是微不足道的。“设计的过程,也是和古代建筑师的对话过程,在当时科技还不发达的条件下,能把建筑做得如此精细,我拜服于他们高超的技艺,这是真正的匠人精神。”蒋步庭说。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蒋步庭的系列作品也不断上新,新增了正阳门城楼、前门五牌楼、故宫端门等。目前,积木版的“北京中轴线”累计使用16万块积木,完成了中轴线上35个单体建筑的搭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每一个模型都凝聚着蒋步庭和陈曦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

  16万块颗粒,以蒋步庭每小时拼400块颗粒的速度,每天拼8小时,要花近两个月时间才能把这件“北京中轴线”拼完。

  除了“北京中轴线”积木,蒋步庭设计的“四合院”积木也是他的得意之作,非遗元素如面人、高跷、舞龙舞狮等都融入作品里,让场景变得鲜活生动。此外他还设计沙盘、文创,组织手工类线下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

  蒋步庭为工作室设计了一句口号——“用世界的爱好介绍中国”。他说,要坚持把积木做好,让世界通过积木来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可以,我希望能用一辈子时间把积木这件事做好。”蒋步庭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曹伟 记者 刘洪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