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响应数字经济和数字教育发展方向,积极适应新时代行业企业数字化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变化,聚焦学生成长成才诉求,因循新文科发展内在规律,坚持“文化铸魂、数字赋能、融创培根”原则思路,全面创新“一目标、三原则、五体系”应用型数字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新范式。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系统规划发展思路
财务管理专业组建研究改革团队,立足专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高质量应用型数字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改革目标,系统设计“三坚持,两强化”解决问题新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团队通过系列调查研究,将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数字财务管理人才作为目标定位,解决人才培养观念、培养目标指向、质量内涵边界、目标内生激励等问题。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专家报告、专项考察、专业咨询等方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得到师生认同和自觉实践。
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坚持贯彻OBE(成果导向)理念,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思路,提出并实践“一目标、三原则、五体系”应用型数字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改革创新实效。
坚持产出导向,注重资源整合,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因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闭环,团队构筑以文化铸魂体系、数字赋能体系、融创培根体系、平台支撑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为核心的“五体系”人才培养路径。
强化责任牵引,落实任务分工。财务管理专业联合企业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明确咨询指导任务;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课程改革任务;组建“两创”指导服务团队,明确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学科竞赛指导任务;组建管理服务团队,明确学生指导服务责任,保证人才培养质效。
坚持“引育并举、专兼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鼓励企业专家进课堂,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提升教师学识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人才培养关键作用,增强人才培养和改革创新活力。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构建全新育人模式
多年探索实践,财务管理专业研究改革团队基本形成以“一目标、三原则、五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一目标”强调以践行“高质量应用型数字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和研究改革主攻方向,解决好目标指向、目标内涵、目标激励等顶层设计问题。“三原则”强调教育教学改革要全面落实“文化铸魂、数字赋能、融创培根”基本原则,理清人才培养和研究改革总体思路,解决好改革遵循、改革重点、改革目标等实践原则问题。“五体系”强调建好实施好数字财务人才培养文化铸魂体系、数字赋能体系、融创培根体系、平台支撑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构筑细化人才培养和研究改革具体路径,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保证研究改革质效。
创新“文化铸魂”内容渠道,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团队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现代法治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依托“蔡和森与党的建设”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联合娄底市委宣传部、双峰县委开发“蔡和森与党建”等大思政课,融入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广泛好评和学生欢迎。运用“区域文化保护与产业化研究”湖南省高校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研究成果,面向专业开设“梅山文化”“湖湘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选修课程,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结合“税法”“财经法规”等专业课程加强职业伦理、现代法治等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擦亮红色文化底色、纯洁商业文化成色、彰显廉洁文化本色”。
畅通“数字赋能”内涵路径,夯实数字技术基础。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人工智能等公共通识课程,打牢学生数字技术基础;匠心独运“学习通”“智慧树”等公共数字教学平台,加大数字化课堂建设,共享优质课程数字资源,促进数字化课程与课程数字化相辅相成。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金蝶“云共享”“云服务”“云计算”数字平台,共享“万得数据库”等数字资源,构筑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办数字会计师创新班,组织学生参加“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学科竞赛,提升学生数字技术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贯彻“融创培根”实践要求,厚实专业学识根本。团队着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三融、三化、五协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与专业内涵质量。把“三原则”要求落实到各专业课程、各培养环节,加大课程和课程体系考评力度,促进课程模块衔接紧密、课程内容融合贯通、课程资源支持协调,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将思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落实到每个教学课堂、每个教学环节中,突出数字资源共享,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大校企人才资源共建共享,聘请企业专家高管,优化人才培养团队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学识水平,提升师资队伍质量。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学科竞赛、论文发表、项目申报、创业实践,加强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提高“两创”指导质量。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强平台支撑体系。学校积极建设优质学科专业平台,主要支撑学科“应用经济学”是湖南省“十三五”“十四五”“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财务管理专业是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首批专业综合评价A类专业、新文科综合改革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教研室是首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成“蔡和森与建党研究”“区域文化保护与产业化研究”“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效支持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建设“金蝶商学院”行业学院、金蝶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三基地一平台”校外实践基地和数字化专业实验室,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项目。
牢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团队主动对接企业社会人才需求,严格质量标准,创新教学评价,强化持续改进,施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和监控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健全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严格质量管理标准;构建实施“以人才培养质量观念为牵引、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质量标准为准绳、以‘三三三’质量过程监控为抓手、以质量综合评价为支撑、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控,加大学生学习服务指导,严格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改革广受好评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研究改革团队推进的教研改革获得专家的充分肯定及校企合作企业的推介,研究改革成果先后多次参加企业和学术交流,形成了一批校内外成果交流报告;得到多家媒体关注,先后11次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受到兄弟院校好评推介,先后有50多所省内外高校来校交流研讨。
通过研究改革,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资源显著丰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近5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1项,其中国家和省级一等奖12项;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研创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22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59篇;师生在线上微党课、优秀社科普及短视频作品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全国特等奖2项;4个教学班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班集体,3个学生团支部被评为省、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7个社会实践分队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120多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被评为省级优秀调查报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都在90%以上。
(作者:李雪芬 杨怀宏 肖玲)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