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构建研究生高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光明日报   |   雷文礼 张向前  |  2025-08-08

  延安大学立足红色文化沃土,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延安精神”为内核,以学科交叉为路径,以多维协同为保障,精心构建“思政引领·跨界融合·多维协同”的研究生高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红色基因、时代特色和示范价值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

  扎根红色沃土,以思政引领铸魂育人。学校充分发挥“以课堂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育人体系优势,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打造思政育人项目,实现延安精神进课堂、进科研、进实践,筑牢研究生理想信念之基。

  打破学科壁垒,以跨界融合赋能创新。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学科交叉专项规划,重点建设绿色低碳材料、能源大数据、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新兴交叉学科,搭建“硬平台+软生态”双轮驱动培养体系。建成多个交叉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通过举办跨学科学术论坛、国际竞赛等,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研究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中国科学:化学》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批专利20项,参与国际学术会议348人次。

  聚力多维协同,以机制创新激发潜能。学校通过“教学—师资—科研—激励”全链条协同,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圈。深化课程改革,设立研究生创新计划、案例库建设等项目;优化导师团队,组建跨学科导师组和校企联合指导组;设立专项课题和“秀英科创基金”,支持学科交叉研究;坚持以赛促创,组织研究生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获省级以上奖励388项,其中国际金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4项。

  延安大学以“延安精神”为魂,以“跨界融合”为径,以“多维协同”为力,有效破解了高阶创新人才培养难题,为地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延大方案”。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雷文礼 张向前)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