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贯彻人才培养“三走”理念,探索创新“三三制”大思政教学新模式。学院通过将思政教师传授与典型代表人物报告相结合引入社会现实场景,将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专题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实践研学相结合走进社会现实场景,将问题导向性教学与过程形成性考核相结合面向社会现实场景,打造由第一线事迹课堂、小分队巡讲课堂、多场景研学课堂构成的大思政教学新格局。
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第一线事迹课堂
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生动性,培养“走出校园”高素质人才,学院将思政教师传授与典型代表人物报告相结合,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第一线事迹课堂。
“双师”同讲乡村振兴事迹课堂。学院致力打造“双师”同讲乡村振兴事迹课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融入乡村振兴社会真实场景。邀请牧牛镇牧北村驻村第一书记作“勇于转变自我 助力脱贫攻坚”主旨报告,分享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方法及心路历程;邀请西丰县委办公室主任讲授西丰县探索脱贫攻坚道路的新方法与新路径等动人事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锻造过硬本领,勇于挺膺担当,争做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时代榜样人物事迹课堂。学院致力打造时代榜样人物事迹课堂,把榜样人物先进事迹融入思政课程。邀请“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大校为学生讲授题为《以史为鉴 加强国防》的专题讲座,深刻剖析国家安全问题,培塑学生防患于未然的底线意识,用伟大的精神激励学生,用鲜活的案例说服学生,用细腻的情怀感动学生,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用高尚的大爱引导学生,打造人人参与的时代榜样人物事迹课堂。
打造有实践有广度的小分队巡讲课堂
为稳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培养“走进社会”高素质人才,学院将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专题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实践研学相结合,打造有实践有广度的小分队巡讲课堂。
开展小分队与“大部队”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学院采取小分队(通过招标确定的有指导老师带队的4~6人调研小分队)与“大部队”(其余全部学生组成的自行调研团队)相结合的形式,针对不同门类思政课程的特点设计主题和方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课堂交流调研成果”教学活动。在调研过程中引导学生聚焦社会各个领域的真实问题,深入社会一线开展调研,主动迎击思政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和堵点并形成社会实践报告及成果。经过10余年的社会实践教学,学院已形成35000余篇社会实践报告。
创新小分队巡讲课堂。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体验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经过指导老师集体评选的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及成果统一汇编出版,并在“砍瓜网”平台展示,同时遴选优秀调研小分队进行集中进课堂巡讲。截至目前,学院共成立50多支小分队,参加全校巡讲学生500多人次,部分小分队的调研报告获调研部门采纳,并被新闻媒体报道。其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巡讲法”获人民网2023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构建有意思有深度的多场景研学课堂
为增强思政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培养“走上前沿”高素质人才,学院将问题导向性教学与过程形成性考核相结合,打造有意思有深度的多场景研学课堂。
问题导向性多场景研学课堂。学院思政课坚持问题导向式教学,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社会观察和社会实践中主动发现、挖掘的社会现实问题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凝练分析后提出的科学问题,构建问题导向性模式的多场景研学课堂。组织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案,有效拓宽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组织师生赴锦州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先后参观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和辽沈战役纪念馆,从实地研学中重温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过程形成性多场景研学课堂。学院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思政课程教学理念,采取真实问题调研、辩论赛、征文、新闻播报、经典品读、微视频录制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全场景教学,塑造过程形成性多场景研学课堂,推动思政课程教学由“以教为主”向“教、学、践、研”四位一体深度融合转变。
学院思政课以“深入挖掘辽宁红色资源‘富矿’,深入阐释‘六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辽宁故事”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累计收到优秀征文33092篇;以“党史读书班”为牵引,多次组织开展主题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辩论研讨,在学深悟透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实践智慧,凝聚奋进力量;依托学院多功能室精心打造“初心影院”,定期展映红色经典影片,同步组织观看重要直播活动。
此外,学院还定期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运用“专题式”“跟进式”“贯通式”等多种研读方法,结合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深思细悟经典著作,增强学生对理论经典的认知与理解;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传记,深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全面提升师生的理论素养。
(刘紫微)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